让经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
听说语文、历史、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,他说,我很不赞同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,“去中国化”是很悲哀的。
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头脑里,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。
此前引发热议的是,新学期开始,上海一年级语文新教材“减负”,旧版教材中的8首古诗全部被删除。
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。
减负,不应减掉中华民族文化之根。
本版约请中华诗词研究专家周笃文、作家苏叔阳、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、诗人叶延滨、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蔡世平等专家发表对课本编写工作的看法。
——编者 周笃文: 深耕国学原典厚植诗词基因 9月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座谈时的重要讲话明睿果决,发人深思。
作为1名长期从事古典文化研究的教育工作者,我深受鼓舞,并倍感责任的重大。
中华文化千古一脉,震灼世界,决不能在我们手里中断! 国学是中华民族赖以治国兴邦、安身立命的一整套根本性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体系,是在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,由历代大圣先贤所不断创造完成的。
概括讲,它是以儒家四书五经和十三经为基本体系,兼及诸子百家的学术观念,而构建起来的治国方略与文化价值观。
正是在这套理论体系与价值观念指导下,我们的民族才得以蓬勃发展,历劫不衰,愈挫愈勇,挺立于时期壮潮的前头,并且为人类的发展指示了方向。
而建立在如此精深的国学基础上的诗学,更是人类文明中的至宝奇珍。
国学是指儒家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艺,而《诗》为六艺之首。
孔子曰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
”孔子培养学生是以仁德为纲领,以六艺为基本手段来实现士君子的全面发展。
《易经》的《贲卦》云: “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。
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
”首次提出了“人文化成”的治国育人重要观念。
在《尚书·禹贡》中亦云:“东渐于海,西被于流沙,朔南暨,声教讫于四海。
”所谓声教,即诗歌礼乐之教化也,更突出了声诗教化之作用。
如孔庙中常见的抱柱楹联,“养天地正气,法古今完人。
”所昭示的崇高理想,成了诗歌声教服膺的目标。
中国诗歌导源上古,波澜相接,汇为汪洋之诗海,无论历史之久远,品质之超胜及数量之巨大,和影响之深远,都是举世无双的。
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以下,迄于近代,作品浩如烟海。
全唐诗流传至今的超过5万首,全宋诗更是多达三十余万。
乾隆皇帝1人诗作超过5万。
历代佳作,精光万丈,震撼世界。
天才
-
卫生间不吊棚装修效果图
卫生间不吊棚装修效果图 卫生间装修,应不应该吊顶?问题详情:装了感觉有点压抑,又觉得挺好看的推荐回答:...[详细]
-
盘点广州家具展 现场营销五大亮点
盘点广州家具展 现场营销五大亮点28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于今天在广州琶洲展馆隆重开幕,本届展会展商超...[详细]
-
哪位了解如何用nero刻录dvd光盘
哪位了解如何用nero刻录dvd光盘? 如何看待鹿晗粉丝购买鹿晗演唱会精装dvd但不付款的行为?问题详情:如何看待鹿...[详细]
-
水处理产品挑不好 赔了夫人又折兵
水处理产品挑不好 赔了夫人又折兵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,水质问题也被人们所正视。安装一套家用水...[详细]
-
维科精华公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参与土地竞买事春
“维科精华”公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参与土地竞买事项的持续性公告进入维科精华(600152)股有固定的消遣场所吧,查看...[详细]
-
央行释疑缩表4月末总亚运会在女子团体资产外
央行公布的《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》显示,截至4月末中国央行总资产为34.13万亿元,相比3月末上升3943.17亿元。...[详细]